新闻详情

News

教育数字化发展,数据安全体系如何升级?
行业动态
2024-10-14

在当今数字经济浪潮中,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2024数据要素化新阶段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深刻揭示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核心地位及其在新阶段的发展蓝图。报告不仅强调了数据要素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还指明了构建安全、高效数据要素市场的迫切需求,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洞见与方向。

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数据要素产业实践方向包括:1)数据“供得出”:政府、企业等积极供给数据,但动力不足,高价值数据供给受限;2)数据“流得动”:场内交易冷清,场外交易活跃,数据流通机制待完善;3)数据“用得好”:应用层次浅,需挖掘深层次应用场景,提升数据融合与应用能力;4)数据“能入表”:政策推动数据入表,但制度尚不完善,存在风险,需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和合规路径探索。

政策护航,教育数据安全步入新阶段

随着国家对数据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系列旨在保护教育数据的政策相继出台。

《数据安全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同时也对数据安全治理与建设工作提出了合规性要求。

近些年,国家与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下发多项推进教育领域数据安全工作的政策文件。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教育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教育数据各环节的管理程序,做到教育数据管理全过程有规可依。依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教育数据共享与公开安全机制,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保障教育数据资源安全。

2021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教育系统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和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形成教育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健全覆盖数据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处理、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开展常态化的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通报”等工作目标。

2022年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识别认定工作指南(试行)》,要求教育各级部门按指南要求梳理部门数据资产,并识别、上报核心重要数据清单。

教育行业数据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政策环境日渐优化,但教育行业在数据安全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数据安全合规落地困难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落地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与安全要求不符、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合规风险。

2. 数据要素流通风险

教育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环境复杂,涉及多方主体、多个环节,同时数据产品具有极易复制、非排他性、难追溯等特征,均使数据流通使用面临安全风险、隐私挑战等问题。这不仅威胁国家数据安全,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数字权益的保护,严重阻碍数据要素流通使用市场化配置。

3. 数据资产发现与分类分级难题

教育数据形态日益丰富,数据资产梳理和分类分级难度加大,极易产生安全死角。同时,数据的类别级别需要结合业务场景进行动态调整,在不同场景下的等级认定以及相应的管控或处理技术可能不同,数据分类分级的持续性难以保持。

4.数据安全威胁多发

教育传统漏洞、弱口令、高危端口等安全问题及新生的勒索、挖矿、违规外联等未知威胁层出不穷,缺乏专业安全运营团队和常态化运营机制,导致现有安全防控能力难以抵御数据安全威胁。

全流程数据治理体系保障教育数据安全

针对教育领域的数据治理挑战,道普信息作为第三方风险管控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构建全流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解决方案。

1. 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通过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开发创新的数据服务,融合目标、流程、方法、工具,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机制、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开放平台“框架,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可视化、服务化,保障数据的核心价值。

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风险发现能力,确保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2.多规管理融合加强网络安全合规

基于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级保护、关基保护、密码应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开展等保、密码、关保等多规测评,针对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完成合规整改。

3.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安全运营

从运营管理、运营运行、运行技术三方面,构建具备一体化的分析识别、安全防护、监测评估、监测预警、主动防御、事件处置功能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终端防护、边界隔离与威胁监测的安全方案,实现安全运营。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不仅是对未来教育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毋庸置疑,数据安全将是这一变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加强数据治理,才能真正保障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数字经济的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