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保险成为数据泄露 “重灾区”,金融领域数据安全保护迫在眉睫
行业动态
2024-07-26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金融行业的每一次数据波动都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近日,威胁猎人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保险行业数据泄露风险态势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险行业在上半年内遭遇了高达2039起数据泄露事件,这一数字不仅将保险行业推至了数据泄露高风险行业的第四位,更深刻揭示了金融行业数据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为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保险行业因其庞大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高净值人群)、高频的数据交换以及强大的数据变现能力,成为了黑灰产觊觎的“香饽饽”。每一次数据泄露,不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失利,更是对客户隐私和信任的严重侵犯,直接暴露了网络空间的安全漏洞,加剧了数据安全新态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保险行业的数据泄露问题,仅仅是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挑战的冰山一角。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金融稳定、市场秩序乃至国家安全。因此,保障金融数据安全,不仅是行业自律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

一、国家安全层面的金融数据保护需求凸显

鉴于金融数据事件的日益严重性,国家从多层次明确提出了金融数据安全要求,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全面提升行业的数据保护能力。2023年7月24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为相关数据处理者依法依规开展业务领域数据处理活动、完善数据合规管理制度提供实践指引。该办法细致入微地规划了风险监测、评估审计、事件处置等合规要求,力图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御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密码法》等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托,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为指南的金融数据安全合规保障体系。

除政策法规外,《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等有关金融行业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的标准规范也相继发布,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安全有序地开展数据要素流通和共享相关工作。

二、金融数据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

金融行业是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领域之一。金融数据是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产,随着金融数据作用的不断凸显,数据安全在新时代也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

1. 数据资产发现与分类分级难题

参与流通的数据形态日益丰富,数据资产梳理和分类分级难度加大,极易产生安全死角。同时,数据的类别级别需要结合业务场景进行动态调整,在不同场景下的等级认定以及相应的管控或处理技术可能不同,数据分类分级的持续性难以保持。

2. 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数据安全面临新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可能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攻击手段,如数据泄露、篡改、勒索等。同时,数据安全风险感知、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使得在发生安全事件时,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3. 数据共享与开放的风险

现有数据共享与开放的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不足,如权限管理不严、数据去标识化处理不彻底、对外合作方监管不力等,导致数据在流转过程中易受攻击。

4. 数据安全合规挑战

各项监管政策越来越多,监管要求日趋精细化,网络安全监管要求越来越多,满足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构建动态安全防护体系强化金融数据安全

面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环境,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倡导构建全面的构建动态安全防护体系,积极跟踪国内主要政策,切实落实数据安全要求,建立起可信赖的金融数据安全环境。

1、强化数据资产管理

1.应用数据资产发现工具:部署数据发现产品,通过预配置数据分类分级模板,自动化识别数据业务类型,对数据含义进行标识,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数据资产状况。

2.统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人口综合库数据规范》等规范,梳理并制定适用于本地实际情况的分类分级参考规范,确保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一致性。

2、构建全方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1.建立数据安全风险感知平台:实现数据安全的“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账户、统一监控、统一展示、统一分析、统一告警、统一配置,提升数据安全防护的主动性和整体性。

2.加强技术防护措施: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数据脱敏、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

3.完善数据安全运营与风险监控机制:实施安全合規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强化数据防泄漏措施,确保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的有效性,以应对潜在安全风险。

3、规范数据共享与开放流程

1.建立健全数据共享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内外共享交换管理细则,严格账号权限管理,实施共享操作审计,对合作方进行背景资质审查,确保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2.严格执行数据去标识化和标签化:在数据对外开放时,严格执行数据脱敏和标签化处理,遵循开放流程,加强对合作方的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滥用和隐私泄露风险。

4、注重多规管理融合

基于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级保护、关基保护、密码应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一次测评,多规满足,针对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实现合规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规管理成本,满足监管部门各项数据安全要求,减少监管部门的通报,实现全面合规。

随着金融数据泄露风险的日益严峻,构建动态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金融行业乃至国家层面的迫切需求。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将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还将为国家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线。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成熟的数据安全生态,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