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我国软件业务收入62350亿元,安全需求进入爆发时代
新闻动态
2024-08-12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变革。据工信部官网消息,上半年,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总额达到62350亿元,同比增长11.5%。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软件产业的蓬勃生机,也预示着数字经济新篇章的无限可能。然而,在享受软件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效率的同时,软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政策春风助力软件业蓬勃发展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深知软件业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直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措施,为软件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政策相继出台,为软件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 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抓住 IPv6 演进创新的窗口期,围绕网络协议、系统设备、基础软件等重要环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形成技术引领优势。

2023年2月,《质量强国纲要》规定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

2022年12月,《扩大内需规划纲要(2022-2035年)》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号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2022年4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着力开发推广工艺参数在线检测、物性结构在线快速识别判定等感知技术以及过程控制软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控制技术。

2022年1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重点突出了软件相关内容,指出要”开展软件价值提升行动,持续打造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引导软件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为我国"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筑牢软件之基。

二、软件安全需警惕危机挑战

然而,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隐忧。前段时间,全球瞩目的“微软蓝屏”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这一由软件故障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让微软自身遭受重创,更导致其供应链上的众多用户大规模受影响,损失惨重。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软件安全的重要性——一旦软件出现漏洞或故障,其影响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往往超乎想象。

软件安全还存在诸多挑战:

软件漏洞识别不及时:

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若未能及时跟踪最新的安全漏洞信息或缺乏有效的自动化扫描工具,将导致已知漏洞长时间存在于系统中,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软件供应链风险识别不足:

对第三方组件和库的安全性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恶意代码或未修复漏洞,使软件供应链成为安全威胁的薄弱环节。

软件补丁管理不规范:

缺乏系统的补丁管理机制,可能导致关键补丁未及时部署,延长了漏洞暴露时间,增加安全风险。

软件配置安全性不足:

软件安装及配置过程中未遵循最佳安全实践,如默认设置未更改、不必要的服务未禁用等,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应用层监测不足:

缺乏对应用层行为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检测,难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恶意访问、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软件日志管理不规范:

日志记录不完整、未加密存储或未及时审计,导致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无法追踪溯源,影响事件响应和后续分析。

软件安全事件响应速度慢:

缺乏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或团队成员间协作不畅,导致安全事件处理不及时,扩大了损失范围。

软件应急备份恢复能力不足:

未建立完善的备份恢复策略,或备份数据不完整、测试不充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难以迅速恢复业务运行。

软件安全事件后缺乏深入分析:

安全事件处理完成后,未进行深入的安全漏洞分析和原因追溯,未能从中吸取教训,优化安全防护措施。

软件安全改进措施执行不力:

尽管识别了安全问题和改进建议,但由于资源不足、优先级设定不当或执行力不强,改进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三、直面挑战全过程风险管控势在必行

面对软件安全领域的诸多挑战,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提出了全过程风险管控的理念,旨在从软件开发的源头到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起严密的安全防护网。

建立漏洞扫描与监控机制:

采用自动化工具定期扫描软件漏洞,并实时监控安全公告和漏洞信息,确保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加强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

对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安全的开发和部署流程,确保软件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施规范的补丁管理流程:

包括补丁评估、测试、部署和验证等环节,确保补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强化软件配置管理:

采用标准化的配置模板,定期审查和更新软件配置,确保配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加强应用层监测:

部署应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应用层流量和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威胁。

规范软件日志管理:

制定日志记录和保存的标准,采用日志分析工具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确保日志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制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提升应急备份恢复能力:

建立全面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定期演练恢复流程,确保在系统受损时能够迅速恢复服务。

加强安全事件后分析:

对安全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和执行计划,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保障软件安全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软件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软件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环境。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企业层面的不懈努力,共同推进软件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展望未来,软件安全将成为推动各行业持续创新和数字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软件安全建设,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安全威胁,确保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