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6年损失323亿美元,构建防护体系保障金融业网络安全
新闻动态
2024-08-08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命脉,其网络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近期,《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发布的数据令人警醒:金融安全事件正以惊人的每年约35%的速度增长,不仅波及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多个核心领域,更在过去六年中造成了高达323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无疑将金融业推向了网络攻击的风口浪尖。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金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金融业之所以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主要是由于其掌握着大量敏感信息和资金流动。这些机构处理的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记录和交易详情等,这些都是黑客觊觎的目标。此外,随着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更多在线服务的出现也增加了系统的潜在漏洞,从而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一、网络攻击事件揭示金融安全新态势

回顾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面临着勒索软件、数据窃取和隐私泄密等严峻威胁。这些攻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勒索软件是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勒索软件,以其独特的攻击模式和不断演变的技术手段,正日益成为金融领域的心腹大患。所有数据泄露中约有32%涉及某种勒索软件,勒索软件是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利用漏洞攻击窃取数据的行为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精准攻击的手法日益成熟,数据窃取变得更为隐蔽和高效。这不仅关乎金融资产的安全,更直接关系到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由供应链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事件增长

供应链攻击作为一种新兴的威胁方式,通过渗透供应链的薄弱环节,间接攻击目标企业,其影响范围之广、隐蔽性之强,使得防范难度大大增加。金融行业因其高度依赖外部服务和技术支持,更易成为此类攻击的受害者。

二、金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构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金融领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构建,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日益先进。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广泛的防护网,力图在威胁频发的当下,确保金融数据的安全与稳定。

1.金融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国金融行业内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等政策,为金融网络安全全面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2.金融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不断健全。

金融网络安全跟随国家网络安全发展步伐,从等级保护 1.0 时代大步迈向 2.0 时代,并从以等级保护为核心向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为重点进行转变。金融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按照网络安全“三化六防”新思想,通过多轮次、全方位、深层次的常态化实战演习促进业内各单位加大网络安全资金投入、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纵深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建设、加深同行同业网络安全协同合作,切实维护金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快速提升了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三、金融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存在诸多挑战

不容忽视的是,金融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带来的未知风险、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难题等问题,这些都可能成为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

复杂严峻的网络攻击形势

当前,在金融行业中,网络欺诈与针对性的高级攻击,特别是勒索软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组织严密性和高发态势。传统的依赖定期风险评估和基本技术防御手段已难以有效抵御这些持续进化且高度隐蔽的攻击技术。

资产界限模糊与风险防控难点

在金融网络的广泛互联与复杂架构下,资产界限的不明确加剧了风险识别与追踪的难度,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锁定防护的重点区域和潜在漏洞,进而影响到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与系统安全加固的精准性。

数据驱动安全能力的滞后

金融交易产生的海量数据虽是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宝贵资源,但其采集、分析及应用尚不充分,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洞察力来提升在欺诈识别、威胁预警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表现,从而限制了安全运营的效能。

安全控制措施的执行效率低下

在金融安全体系内部,安全设备、防护策略及系统配置常遇到配置不当、策略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安全控制措施的功效大打折扣,无法提供预期的保护力度。

四、构筑主动安全防护体系防御网络攻击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攻击,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提出,金融行业必须构建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攻击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应对,以及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遭受攻击时能快速恢复业务连续性。

1.优化安全运营模式:

转向常态化的监测检测、以管理促技术的安全运营模式,通过持续监测、分析和响应,提升对高级威胁的感知与应对能力。

2.明晰资产边界与强化风险追踪:

开展全面的资产梳理与风险评估,明确资产边界,建立详尽的资产台账,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跟踪与闭环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治理。

3.提升安全数据利用水平:

加强安全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整合多源安全数据,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数据挖掘与关联分析能力,赋能风险预警、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

4.优化安全防护资源配置与策略:

对现有安全设备、策略及配置进行全面审查与优化,确保其与业务风险相匹配,提升安全资源的利用率与防护效果。

5.统一安全防御标准:

推行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准与最佳实践,强化跨系统、跨区域的安全策略协调与联动,提升整体防护体系的一致性与协同作战能力。

在当前的网络安全态势下,金融业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日益凸显。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不断完善。然而,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网络安全不仅关乎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更是整个数字金融乃至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将是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