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国标征求意见,强化金融领域安全监管
新闻动态
2024-06-26

近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公布《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稿。这不仅是对所有涉及数据处理的组织敲响了警钟,强调了在数字时代履行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责任之重,更是一份面向金融行业的行动指南。

一、政策引领金融行业强化社会责任

《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适用于金融行业,更惠及那些评估数据安全实践的第三方机构,旨在通过详尽的指导原则,助力各类组织深刻理解并有效实施数据保护措施。这不仅是对既有法律法规的有力补充,更是对社会责任维度的一次深化探索。

自2021年《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持续增强,极大地提升了行业整体的安全意识。这几年间,一系列实质性的安全措施得以部署,有效遏制了潜在的数据风险,确保了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的双重防线更加牢固。从社会责任的视角来看,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更是其应尽的社会义务。

二、金融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金融数据的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与每个个体的隐私息息相关。随着金融数据作用的不断凸显,金融机构在享受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

1. 安全合规风险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体现了合规升级、监管趋严的宏观趋势。《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对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作出相关规定。金融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等各项监管政策,监管要求日趋精细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管要求越来越多,满足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

2.安全威胁加剧

随着金融数据价值的提升,数据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威胁,包括恶意代码、网络攻击、数据窃取、数据篡改、数据泄露等,这些威胁可能源自技术漏洞、人为误操作、管理不善或恶意攻击。

3.数据分类分级挑战

数据分类分级是构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必要前提。基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有效支撑数据分类分级工作;传统数据分类分级工具在敏感数据的宽度、精度识别率不高;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资产分类分级,专业人员数量缺口巨大。

4.数据流动监测挑战

业务对数据流动性要求日益增加,使得数据流动路径变长,给监测带来困难。

5.个人信息保护不足挑战

金融数据中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部分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前,未经过脱敏、截断、遮挡等处理,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三、安全防护体系保障金融行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面对金融领域复杂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形势,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倡导构建全面的构建动态安全防护体系,积极跟踪国内主要政策,切实落实个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要求,建立起可信赖的个人信息安全环境。

多规管理融合加强安全合规

基于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级保护、关基保护、密码应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开展等保、密码、关保等多规测评,针对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完成合规整改。

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通过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开发创新的数据服务,融合目标、流程、方法、工具,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机制、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开放平台“框架,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可视化、服务化,保障数据的核心价值。

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风险发现能力,确保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保护信息安全

从运营管理、运营运行、运行技术三方面,构建具备一体化的分析识别、安全防护、监测评估、监测预警、主动防御、事件处置功能的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终端防护、边界隔离与威胁监测的安全方案。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指南》的实施,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正逐步从自发行为转变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规范化操作。这一转变,不仅要求组织自身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更倡导从更高的社会责任视角出发,将数据保护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的出台,是金融行业乃至全社会迈向数据安全新时代的里程碑。只有当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积极响应,共同构建一个信任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数据安全的最大化,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