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建设的重点工程,而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号召和政策支持下,国内的部分高校正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阶段或规划立项中,建设内容大体上涵盖了综合信息平台、校园网络环境、物联网技术等方面,高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01智慧高校建设实践案例
浙江大学在全国率先引入了智慧校园概念,从2010年开始,浙江大学便开始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包含三层架构、8个中心、15个子系统。如今,浙江大学又提出了“网上浙大”的建设理念,“网上浙大”的愿景为宣传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可支撑多校区办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校务治理水平,最终将便捷全校师生服务。
天津大学构建了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了面向师生需求的IT资源随需分配、自动化交付。同时,便捷的IT资源服务也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极大方便,为科研创新和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支撑。
浙江工商大学于2020年9月启动“数字高校”校长工程,打通系统间数据壁垒,丰富校园中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赋能的治理结构正一步步成熟。学校按照“一事一库一图一生态”框架,贯通校内各业务系统,夯实线上、线下、掌上、自助“四位一体”服务架构,将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为全体师生提供各项移动智能服务。
02 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智慧高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建设和运营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整体上还处于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艰难的行进中。
建设方面
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高校各部门业务技术平台不统一,一些独立的应用系统虽然能解决部门内部的某些业务需求,但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并不突出,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高校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各自分割、不平衡不兼容、信息孤岛等现象。
运营方面
重建设轻管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全局工作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落实这项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将会存在很多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智慧校园里面多种网络设备、服务器、传感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等都可能参在安全漏洞,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方面,存在持续投入不足、应用开发不到位、后续运营没有跟进等多方面问题,导致信息化体验不佳、获得感不强。
03 解决方案
为解决以上问题,要重视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平台建设,避免信息孤岛,同时要注重安全运营管理,形成统一的主动安全运行体系。
建设方面
对智慧高校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高校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化的工程,规范性、复杂性、技术难度等也越来越高,使项目满足监管要求、信息化发展及业务应用要求,保障建设成功,就要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
运营方面
针对高校信息资产和基础技术设施,进行动态化主动式安全运营管理,构建运营管理、运营运行、运行技术三个核心模块,形成统一的主动安全运行体系,持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安全检测能力、安全响应能力和安全恢复能力。
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信息化教育宣传,引进高素质的IT 人才,加强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展现智慧校园文化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已经普遍形成了建设智慧校园的共识。通过智慧校园建设,高校能够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打破高校各独立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的高效管理服务。
热点新闻
-
2025-05-21
-
2025-05-21
-
2025-05-21
-
2024-10-29
-
2024-10-29
-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