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对评价标准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推出了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这一新标准紧扣医疗质量与安全两大核心要素,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级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也将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医院的信息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安全质量水平。通过优化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监测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一、政策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稳健前行
自2018年以来,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内的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一系列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2022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深化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业务全流程应用。
同年7月,《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提出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
2021年,《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提出初步建立医院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级业务联动与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2018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乡试行)》提出规范全国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
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不仅规范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标准,也促进了医疗数据的共享与安全,为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医疗信息系统质量存在诸多挑战
然而,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质量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医疗机构需要深思的问题。
1.功能性质量问题
需求理解偏差、功能遗漏、冗余或冲突可能导致系统功能不完善、不符合用户实际需求,影响政务业务的正常开展。
2.性能质量问题
响应速度慢、并发处理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可能影响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用户体验,阻碍政务服务的高效、顺畅提供。
3.安全性质量问题
数据泄露、系统被攻击、权限管理不当等安全风险不仅威胁医疗信息的安全与保密,还可能损害公众信任。
4.可靠性质量问题。
系统故障频发、恢复能力差、数据一致性无法保障等会影响政务业务连续性,对医疗服务效率与公众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5.易用性质量问题。
用户界面复杂、操作流程繁琐、缺乏辅助功能等易用性不足,可能导致用户使用困难,降低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与使用率。
三、全过程质量管控保障医疗信息化发展
针对这些挑战,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提出了全过程质量管控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强调从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运维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1.标准与目标设定阶段的质量管理
设定全面质量目标: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涵盖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易用性在内的详细质量指标与评价标准,确保所有参与者对项目质量要求有清晰共识。
融入质量文化:强调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培训、沟通、激励机制等手段,使质量要求深入人心,成为项目团队的行为规范与决策依据。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参照ISO 9001、CMMI等国际标准,结合医疗特性,构建适应项目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2.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功能设计:深入理解用户需求,采用用户故事、用例图等工具进行功能设计,确保功能完备、逻辑清晰,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性能设计:在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时充分考虑性能需求,采用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计算等技术,设计可扩展、高性能的系统架构。
安全设计:遵循安全设计原则,进行威胁建模、风险评估,设计合理的访问控制、加密、审计等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系统稳定。
可靠性设计:考虑故障隔离、冗余备份、故障恢复等策略,设计高可用性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服务,保障医疗业务连续性。
易用性设计:遵循用户体验设计原则,进行用户调研、原型设计、可用性测试,确保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提升用户满意度。
3、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编码与测试:严格执行编码规范,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保代码质量与功能正确性。同时,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升测试效率与准确性。
性能测试:进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性能调优,验证系统在预期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确保满足性能指标。
安全测试: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安全审计,查找并修复安全漏洞,验证安全设计的有效性,确保系统无明显安全风险。
可靠性测试:模拟故障场景,验证系统的故障恢复能力、数据一致性保障机制,确保在真实环境中能够保持高可用性。
易用性测试:进行用户验收测试、可用性测试、用户体验评估,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满意度。
4.运维阶段的质量管理
运维监控:实施系统监控、性能监控、安全监控,通过日志分析、告警设置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持续优化:根据运维数据、用户反馈,进行功能优化、性能优化、安全加固、易用性改进,不断提升系统质量,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应急响应与预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出现功能性、性能、安全、可靠性问题时能迅速响应并恢复正常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对政务业务的影响。
随着医疗信息系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新标准的即将发布,我们更加需要关注医疗信息系统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不仅要采用全过程质量管控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以确保医疗信息化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医疗信息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乃至数字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新闻
-
2024-10-29
-
2024-10-29
-
2024-10-29
-
2024-10-29
-
2024-10-28
-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