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医疗信息化建设政策密集出台,全过程风险管控助力安全提升
行业动态
2024-08-08

随着2024年上半年的稳步推进,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法规与政策,这些政策如同坚实的制度基石,为医疗行业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明确,到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工作方案的细致规划,再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部署,每一项政策都精准地触及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痛点,并为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明了方向。

一、2024上半年医疗信息化重点政策

本文整理了2024年上半年,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十大关键政策概览。这一系列政策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深入细致,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信息化发展框架。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层面,政策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方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和升级。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在“数据要素×医疗健康”方面提到: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便捷医疗理赔结算,支持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数据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推动医保便民服务。

1月1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其中在“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部分提出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市县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中医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的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

1月17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管理工作通知》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文书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文书开具全流程追踪和管理。

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制定《“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提出要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快统筹建设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以省为单位,2023年建成率达到40%以上,2025年达到80%以上。

2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各专业2024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包括10个目标,保留了2023年版10个改进目标中的8项,调出2项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另外新增2项目标。同时,国家层面对34个专业的40个质控工作改进目标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2月9日,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6个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工作方案》。

围绕建设统筹应急临床试验的公共平台、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试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状态下临床试验整体效能3方面明确了8项具体措施。

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师电子化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

提出了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推进医师电子化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5月13日《全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监测管理标准》

规定了药品使用监测的管理机构、工作程序、系统建设和安全管理要求、监测数据全流程管理要求。

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要求“推进数字化赋能医改”,具体任务包括: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整合医疗医药数据要素资源,围绕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

6月21日发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试行)》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及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的信息动态归集和共享,同时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二、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挑战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使得医疗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通过信息化手段,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而医护人员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医疗本身,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智慧医疗的新生态。然而,医疗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01.满足监管要求的难度增大:

随着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监管要求呈现出数量增多、要求细化的趋势,给信息化项目的合规性带来了巨大压力。单位在应对网信、公安、密码、财政、审计等多部门的监管要求时,可能存在梳理不全面、落实不彻底的问题,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合规现象。

02.项目管理割裂与协调困难:

信息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多个阶段(立项、评审、实施、验收、运营等),目前存在各阶段管理脱节、衔接不畅的问题。例如,前期重要成果(如数据标准、安全需求)在后期实施中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后期工作支撑要素(如验收标准)在前期缺乏规划。这种管理上的割裂导致资源浪费、进度延误和质量隐患。

03.质量控制不足与技术监督缺失:

信息化项目在数据、安全、应用集成等方面存在质量控制漏洞,缺乏规范的软件测试、智能化测试等手段,导致项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验证。此外,对数据、应用、资产、安全、密码等关键对象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不足,缺乏数据治理的基本要素,影响数据质量和价值,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04.项目投资与预算管理问题:

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的专业度要求高,尤其是在软件预算和架构、开发成熟度、需求颗粒度关联性较强的领域,

05.合同管理不规范:

信息化项目的合同管理涉及多个参与方,责任划分不清、合同条款不严谨可能导致推诿扯皮现象,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缺乏对合同系统全面、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合同风险增加,损害各方权益。

06.过程文档管理混乱:

项目过程文档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当前可能存在文档缺失、不规范、更新滞后等问题,导致项目信息传递不畅、决策依据不足,影响项目监控和问题追溯。

07.数据资源管理薄弱:

尽管单位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应用有一定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数据共享协调难、数据质量不高、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数据资源目录的构建、数据资产分类及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制约了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08.应用系统集成与协同困难:

单位内部存在大量条线业务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跨部门业务协同存在障碍。

09.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面对日益严格的网络安全监管要求,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应对策略不足、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满足分保、等保、关保、密评等要求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三、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需全过程管控

智慧医疗是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医疗信息化需加快推进,针对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表示,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风险管控服务,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医疗信息化统筹建设。

01建立项目规范体系:

制定涵盖管理规范、业务规范、监管规范在内的项目规范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工作范围、工作流程,理清项目监管要求,以避免推卸扯皮和项目建设不合规。

02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

推行“1+2+N”的管理模式,即由一家企业承担项目全过程管理,涵盖立项、采购、建设、验收等阶段,确保项目规范、投资、合同、计划、人员和文档等基础保障对象得到有效管控,同时注重应用、数据、密码、资产、安全等效果提升对象的管理。

03加强数据管理:

在项目前期建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要求、数据共享交换方案,并在项目各阶段严格把控,确保数据规范性及价值,提升数据质量、共享性及安全性,支持数据分析利用。

04推动应用一体化建设:

在项目前期理清应用一体化的建设需求及条件,严格把关立项方案,加大评审力度,确保项目采购、实施、验收等阶段遵循应用一体化原则,消除“信息孤岛”,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融合与系统整合。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医疗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把握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加强全过程管控,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疗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疗行业乃至整个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环境的优化,医疗信息化将为构建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