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发布!14条举措助力数字化转型
新闻动态
2022-11-16


近日,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下称《指南》),旨在助力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数字经济的强力引擎是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拥有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将会成为中小企业逐力市场的一大优势。近期,江苏、黑龙江、甘肃等多地密集部署相关举措,从资金支持、提供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足,难以清晰定位自身转型水平和转型方向。

为了进一步明确转型路径,工信部发布了《指南》。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增强企业转型能力

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01  开展数字化评估

从数字化基础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内外部转型资源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评估。

02  推进管理数字化

需构建与转型适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深化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03  开展业务数字化

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转型,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基于数字化产品的增值服务。

04  融入数字化生态

对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生态资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协作配套,利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

05  优化数字化实践

根据现阶段资源禀赋和转型现状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选用相应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转型策略的适配性。


二、提升转型供给水平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

01  增强供需匹配度

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共性需求、行业特性需求、企业个性需求,研制数字化应用。

02   开展全流程服务

从增强转型意识、制定转型策略、开展转型培训、匹配产品服务等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03  研制轻量化应用

聚焦中小企业难点痛点,研制推广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产品。

04  深化生态级协作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融新模式。


三、加大转型政策支持

面向地方各级主管部门

01  加强转型引导

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出台配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分行业分领域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02  加大资金支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项资金、补贴政策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03  推广试点应用

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推广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

04  完善配套服务

要构建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工程监理等服务水平。

05  优化发展环境

要从基础设施、评估体系、发展氛围、财税金融、人才培引等方面,优化转型发展环境,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基础能力不足、转型成本较高、安全顾虑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环境,解决“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对此,分行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特别是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推广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模式。搭建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打通不同数字化转型平台之间的数据联通渠道,为各行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道普信息作为致力于信息化风险第三方保障的机构,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实力,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项目建设过程风险的检测、咨询服务,推出信息工程全过程咨询管控、信息工程监理2.0等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了建设管理过程割裂、缺少数据治理要素等风险问题。

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时,网络安全监管的要求和部门越来越多,合规性风险急剧上升。对此,道普信息推出了网络安全风险的检测、咨询服务,涵盖安全合规测评、代码与安全开发、软件系统检测、主动安全运营等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承担并优化中小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体系。

未来,道普信息将继续保持创新的热情,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校的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提升公司整体技术实力,创新服务产品、工具产品,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客户的信息化更规范更安全,提升客户信息化水平,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大贡献。